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花50万买到漏风奔驰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花50万买到漏风奔驰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缺芯不是大众汽车的减配的理由·此次并非减配而是销售>敲诈/strong>
大众汽车被视为“减配大户”,实际还有“造假大户”的头衔,比如臭名昭著的尾气排放门事件;当然戴姆勒奔驰和宝马集团也都有相同的问题,欧洲其他车系也出现过,可以说西方车企和日韩车企的特点是非常相似的。而近期又曝光的朗逸车机的“减配”,不过这次不是减配,而是销售欺诈,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顾:
2021款朗逸诸多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仪表盘黑屏”,听说过车机黑屏,但还真没有见过仪表盘黑屏的情况;行驶中的汽车最重要的行驶信息都在仪表盘上,比如车速、转速、水温、油温、前进挡、故障码等等,仪表盘黑屏会直接影响驾驶安全。但是河南商丘的某朗逸用户在购车仅一个季度内,陆续出现仪表盘黑屏8次,其中有5次在高速公路上,危险啊。
在问题出现后该车主对车辆进行了鉴定,发现的问题是该车使用的并非原厂智慧车联系统,而是最普通的、公版的安卓系统,车辆使用不了Carplay和MOS。
在问题发酵之后,陆续有数十位车主发现车辆有相同的问题,最终投诉到相关部门之后,大众汽车方面给出了解释。
车辆打造的中控屏也与宣传不一致,应该有的USB接口没有了,车机压根就不是原厂(车企采购)的车机,而是汽配城改装机;朗逸在2021年共计售出接近40万辆,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超30%。
也就是说2021款的朗逸可能有几十万台车都设计销售欺诈,有相同问题的还有欧拉好猫,这辆车有超4万辆车存在芯片造假的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不过长城欧拉至少还给出了问题车用户1万元充电权益金的补偿,这一万元是可以直接折现并打入用户账户的。说白了就是等于赔偿了一万元。
大众朗逸的问题与其相同,都设计车辆智能配置的造假,那么解决的方案也应当相当才对;理论上应当是假一赔三,用户退车后还可以获得数倍补偿,但想来不太现实。而如果大众汽车也和欧拉一样赔偿现金且标准相同的话,那就要承担接近40亿的赔偿了。反之如果大众汽车没有任何合理的赔偿方案且用户还能接受,那就只能怪自己“衰”了,为了个“高级的车标”选择做逐臭之夫,以高成本选择一台价格很不合理的工业垃圾也是活该有这种结果。
大众汽车明面上的减配还能发现,车身材料的低标准就难以发现了;如果不是帕萨特在中保研进行了两次碰撞测试后,谁能想到“扎实的德系车的车身强度连日系车都不如”,帕萨特虽然通过第二次测试洗白了,但进行过相同测试的还有迈腾、途观L和斯柯达柯迪亚克,这三款车的A柱“还弯着呢”。
车身强度差,车辆配置低,销售欺诈,这就是德系车标杆品牌的“工匠品质”;然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些问题,2022年大众汽车最大的问题可能是GPF颗粒物捕捉器,2021年出现大批的因GPF堵塞导致动力严重下降,油耗升至超30L/100km的探岳和途观L等车,这些车作为代步车已经不合格了;可是大众汽车至今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汽车三包新规将排放系统核心总成与零部件纳入退换车的范围内,如果这个问题还不解决的话,大众汽车也许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大众汽车、包括奥迪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真实水平,EA888平台的发动机普遍存在顿挫、异响、共振、漏油、漏防冻液等通病,不论在欧美还是在亚太销售的车辆都陆续出现了这些问题;而大众奥迪在国内使用的变速器是七档双离合,主力车型用干式双离合器,有顿挫异响和生锈持续意向的通病,湿式离合器变速器的换挡平顺表现也比较差,变速器电磁阀的故障率也比较高。
“工匠车”的品质就是这个样子,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叫作工匠,也许大众汽车的专长只是营销而已;近几年的德系和日系车问题频发,美系车也停滞不前,合资车真的是很尴尬了,面对这种品质的车还要趋之若鹜,说什么好呢。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这件事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这次的大众“减配”事件是全球大众车都在“因芯片减配”,还是仅仅局限在中国生产的大众车在“因芯片减配”?这可是牵扯到责任人是谁的大是大非!
“减配”的大众车是进口车,还是在中国生产的合资车?如果是进口车,那责任就很清晰了,告大众呀!依照中国的法律狠狠罚呀,这不用客气!但如果是合资车,那么合资厂的控股方是哪一方呢?此时,棍子仅仅打在德国大众身上合理吗?合资厂的中资股东该承担什么责任?在一汽大众,大众的股权只有仅仅40%;在上汽大众,大众股权也只是50%,此时“减配”的恶名该由谁来承担?同样,这个惩罚应该由谁承担?毕竟合资厂的利润可是按照股份分配的,那么这个责任是不是也应该按照股份来承担呢?
“减配”的车型,在国内外是不是一样在“减配”呢?如果是全球都在“减配”,那就无话可说,就是大众的责任了!但如果仅仅在中国生产的车型上“减配”了!这是德国大众的责任吗?还是说这个责任方是在中国的合资厂?如果是合资厂决定的,那么责任在谁的?
现在“舆论”反正就是口口声声是大众的责任!但合资厂里真是大众说了算吗?没有绝对控股权的大众,怎么可能在合资厂里一手遮天?作为占50%股份的中资,到底在这个“减配”事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至少,已经占有50%股份的中资,在发现有影响自身利益的“减配”行为时,有没有保护自身的利益,做出合理的***呢?别忘记了,“减配”影响的不仅仅是大众的收益,也影响了中资的收益!利润可是按照股份来分配的。
至此,就是一个疑问?理直气壮喊“减配”的谁呢?
现在我们的关注点不是讨论减配的问题,而是为什么这种情况会经常在中国出现,甚至经常出现。
回顾近几次减配事件:上汽大众2021款朗逸出现车机“减配”、功能缺失和厂家及4S店宣传不符等问题,国产特斯拉才被曝出膝部气囊减配,欧拉好猫因为“偷换芯片,蓝牙减配”而登上了2021年车型投诉榜榜首。
车企对于减配的回复清一色都是成本问题,或供应紧缺问题。其实车企减去一些无伤大雅的配置,在芯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减配交付”的措施来缓解缺芯困境的做法,我们能理解,但是,前提是要公开,要讲在明面上,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而现在爆光的减配事件都是消费者发现的,与车企宣传并不一致,所以这就是欺诈消费者。而我国欺骗消费者法律成本较低,而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处于相对弱势,举证困难,司法流程耗时耗力,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加紧立法,在司法层面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像西方一样予以高额罚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事情的再度发生,才不会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国内减配国外不减配歧视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其实本人认为缺芯并不是大众汽车的减配的理由,这次真不是减配而是销售欺骗,现在看来大众汽车被视为“减配大户”,而且还有“造假大户”的头衔,并不为过,可以这么说西方车企和日韩车企的特点其实是非常相似的。近期又曝光的朗逸车机的“减配”,不过这次不是减配,而是销售欺骗,根本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回顾一下,2021款朗逸诸多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仪表盘黑屏”,听说过车机黑屏,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仪表盘黑屏的状况发生;在车辆行驶中的汽车,最重要的行驶信息其实都在仪表盘上,比如车速、转速、水温、油温、前进挡、故障码等等这些问题,假如仪表盘黑屏就会直接影响驾驶安全感。失去安全感,可想后果之严重,但是河南商丘的某朗逸用户在购车仅一个季度内,陆续出现仪表盘黑屏8次,其中有5次在高速公路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后来该车主对车辆进行了鉴定检测,发现的问题是该车使用的并非原厂智慧车联系统,而是最普通的、公版的安卓系统,车辆使用不了Carplay和MOS。这是多么搞笑得事件,
在众多问题爆发之后,陆续就有数十位车主发现车辆有相同的问题,投诉到相关部门之后,大众汽车方面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一批次有车联网,一批次没有车联网;
车辆打造的中控屏与宣传根本不一致,应该有的USB接口没有了,车机根本就不是原厂(车企采购)的车机,而是汽配城改装机;这是多么荒唐可笑,朗逸在2021年共计售出接近40万辆,占上汽大众总销量的超30%。也就是说2021款的朗逸可能有几十万台车都涉及销售欺诈,这是一起严重的商业销售欺诈问题。这让大家对该品牌非常失望,至少我本人是这样认为的。[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到此,大家对花50万买到漏风奔驰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花50万买到漏风奔驰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